01
這樣的環境下,男孩的學習成績可以想象到,17歲的時候,因為不愿讀書,男孩就像父母一樣,成了內衣廠中的打工一員,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生活。像父母一樣,每天在機器上重復著一樣的動作。
每天的工作時間很緊張,但是單調、乏味、日復一日,感覺一眼就能望到頭。原先感到讀書無聊的男孩,現在感覺工作比學習更無聊,所以現在能想到的解悶方式就是玩手機刷視頻。
看到這里,我們明白一個道理:一個孩子能見到的最大世面,就是父母的眼界,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,父母能看多遠,孩子就能走多遠。
02
還有一個關于14歲女孩的報道:父母為了讓她早賺錢,就藏起了她的高中錄取通知書,帶著她去大城市打工。三年后,開始逼著她相親,還私自收了男方的彩禮,逼著女孩結婚,不容她反抗,鐵了心要把她嫁出去。女孩萬般無奈下,向當地婦聯舉報了父母。一位心理學家說過: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。父母的眼界,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邊界。這個十幾歲的女孩,就是因為父母的短視,讓她本應是讀書學習的最好時光,卻要遠離教室,吃盡了社會的苦。
其實類似這樣由于自己眼界和見識的淺薄,耽誤了孩子一生的父母,生活中并不少見。
網上有人分享過這樣的故事:家中獨子,父母為了能天天看到他,就要求他留在當地上學,以后考當地的公務員。拗不過父母的他同意了,但最終無所作為,年近三十才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。他的心酸,我們體會不到,但我們看得出,父母的眼界水平,成為了他的天花板。
03
有人說:“父母短視,孩子就是坐井觀天的蛙;父母遠見,孩子就能坐在天上觀井。”父母的眼界,對孩子來說,太重要了。真正為孩子著想的父母,不會因一己私利,去局限孩子的未來。貴州小鎮的孩子肖恩,12歲學編程,14歲發布共享軟件,17歲組建團隊拿國際大獎。雖然肖恩的成長環境地處偏僻山區,消息閉塞,甚至連個圖書館都沒有。但在他的父母看來,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,才有可能走出大山,改寫人生。
狠心花掉家里大部分積蓄,父母為孩子買了村里的第一臺電腦用于學習,并對他說:“這里連圖書館都沒有,你的教育就只能靠網絡了,時代已經不一樣了,我不能再交給你什么東西,全看你自己了。”
珍惜學習機會的肖恩,終于發現了世界的遼闊,高考考取了西南交大的計算機專業,大三時,組隊去參加 Intel 英特爾杯嵌入式世界大賽,一舉成為大賽的黑馬,成為了亞太地區的第一名。
回顧自己的成長,肖恩說:“是互聯網成就了我,更是父母的遠見成就了我。”孩子就像一棵樹苗,父母賦予怎樣的養分,他就會長成什么樣。
04
最好的教育,其實是眼界教育。有遠見的父母,會教給孩子多讀書、多學習。那些讀過的書,會內化成為人生的一部分,帶孩子看到生活的另一面,領會人生不一樣的境界,去到哪里不重要,重要的是收獲了什么。決定一個人最終走到哪里的,往往是他眼睛能夠看到的最遠的前方。在全社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,一個人的成才路徑可以有很多條,可以努力刻苦學習提高成績,考一所理想的大學,也可以扎扎實實掌握一門技能,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,也能匹配到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。如果所學的專業恰好是近年IT科技發展的前沿專業技能,那今后可以去到的地方,一定是遙遠無止境。 加油,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!